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2021年上海语文高中三年级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日期:2025-05-18     来源:www.cazafa.com    浏览:339    
文章简介:高三第二次综合模拟 语文学科测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题共8页。考生务势必答案写在答卷卡上,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高三第二次综合模拟

语文学科测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题共8页。考生务势必答案写在答卷卡上,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卷卡一并交回。

 

1、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早在1980年,将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云数据称为“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华彩乐章”。从2009年起,“云数据”渐渐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词语之一。现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中,都能看到云数据的身影。有学者觉得对不一样的用户来讲,云数据的价值体目前不一样的方面:对于投资人和创业人士而言,云数据是热点的筹资标签;对于大部分网络公司或工程师来讲,云数据意味着对一堆数据进行计算;对于买家或者网络用户来讲,云数据是企业尽量搜集的跟终端买家有关的行为数据……

有学者觉得云数据的特征主要体目前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云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来讲,最大有什么区别体目前数据规模上,传统的大型数据集规模一般为TB级别,而云数据的规模则呈千倍级的增长,从TB跃升至PB。第二,云数据不再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而是包含互联网日志、视频、图片和地点信息等多类型型的非结构化信息。第三,云数据本身拥有大量信息,但信息需要通过剖析才能达成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变,而真的可用的数据可能只有非常小一部分。第四,云数据的采集、剖析准时,流转迅速,能保证云数据的新鲜和价值。

为何大家对云数据这样关注?牛津大学网络研究院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经济学人》杂志数据编辑肯尼思·库克耶在其合著的畅销书《云数据年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云数据年代剖析的信息量不少,在处置个别现象的数据时不需要依靠随机采样。云数据的出现改变了大家的思维方法,它叫人们关注有关事物之间的关系,仅需了解“是什么”,而不需要了解“为何”。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模式,开启了一次重大的年代转型,对人类的认知方法和交流方法提出了新挑战。

(取材于杨敏等有关文章)

1.依据材料一,下列对云数据特征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数据规模巨大                    B. 数据种类多样

C. 数据可用度高                    D. 数据流转性快

2.依据材料一,下列对云数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数据从1980年到目前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词。

B. 云数据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范围。

C. 云数据对不一样的用户能体现出不一样的用价值。

D. 云数据在处置个别现象数据时不需要依靠随机采样。

 

材料二

云数据这股浪潮正在兴起,人民大家的经济、交通、医疗、旅游、服务等方面的生活形态,都可能在网络平台上展开。

现在,云数据在电商范围的应用最广泛。京东通过打造PB级云数据平台,将每一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和剖析,提升与用户的交流效率,提高客户体验,达成了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成效。比如,针对用户不一样的属性特点、点性格特征点或行为习惯,在他们搜索或点击时,网站将展示符合该用户特征和偏好的产品,尽力给用户提供友好舒适的购买体验,这就能有效提升用户的购买效率,提升用户黏性。这也是为何大家在网购时,页面总能非常“神奇”地为大家提供最想购买的产品是什么原因。

云数据在公共交通、打车出行等交通范围的应用也已初步展开。不少人都有在寒冬户外苦苦等公交车的历程,现在外出前仅需提前查看地图,就了解汽车多长时间可以到站。交管部门可以将实时路况与百度地图云数据对接,依托百度地图的交通云数据,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城市实时交通信息;顾客可依据需要自行选择,来满足个性化出行需要,提升出行效率。借助云数据,还可以通过剖析预测出行交通规律,指导公交线路的设计,调整汽车派遣密度,进行车流指挥控制,以做到准时梳理拥堵,合理缓解城市交通重压。

与民生福祉密切有关的健康医疗范围也在逐步应用云数据。国内部分省市正在推行病历档案数字化,以配合临床医疗数据与患者体征数据的有关剖析,用于远程诊疗、医疗研发,甚至还可结合保险数据剖析,用于商业及公共政策拟定等。北京政府联合百度公司及其他智能设施商和服务商一同宣布推出的“北京健康云”项目,就是借助云数据技术和数据实时展示,来报告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等主要传染病动态,并预测将来传染病趋势。

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和个人很多方面的今天,云数据将渐渐成为不少行业、企业达成其价值的最好渠道,云数据的应用也将会全方位展开。

(取材于王轶辰、孙博洋有关文章)

3. 依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京东PB级云数据平台能有效提升用户的购买效率。

    B. 借助云数据技术可以预测在户外等公交车的时间。

C. 云数据能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等重大城市问题。

D.“北京健康云”可以借助云数据预测某传染病趋势。

4. 依据材料二,下列关于云数据在社会日常用状况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某金融公司剖析用户消费数据,评定用户信用等级及适当的授信额度。

B. 某社区依据住户状况云数据,推荐社区修理服务项目,安排修理时间。

C. 游客通过手机“旅游数据在线”知道景点实时信息,来帮助规划出行。

D. 依据地质地理条件和天气观测结果,预测某区域某时必然会发生地震。

 

材料三

云数据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在云数据热中,也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需要大家进行冷考虑,并积极应付。

一是隐私泄露问题。伴随云数据的广泛应用,这个世界愈加透明,大家就仿佛处在“鱼缸生活”中,个人的身份信息、行为信息、地方信息甚至信仰、观念等隐私聊息,都可能被记录、保存、呈现,每一个人的信息,无一不被外面学会。二是信息安全问题。个人所产生的数据包含主动产生的数据和被动留下的数据,其删除权、存储权、用权、知情权等本是个人可以自主的权利,在不少状况下很难得到保障。云数据用的失范与误导,如云数据用的权责问题、有关信息商品的社会责任问题等,也是信息安全问题衍生的伦理问题。三是数据鸿沟问题。一部分人可以较好占有并借助云数据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很难占有和借助云数据资源,导致数据鸿沟。

学术界常见觉得,针对云数据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应确立相应的伦理原则。云数据技术进步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责统一原则和尊重自主原则,数据的存储、删除、用、知情等权利应充分赋予数据产生者,还应该打造完善监管机制,消除可能引起的风险。
2016年,《贵州云数据进步应用促进条例》颁布,这是国内首个云数据地方性条例。云数据地方立法对国家层面立法起到了推进用途。有法律规范,云数据产业才会得到更为健康的进步,而健康进步、不断革新的云数据产业,也会带动国内的数字化飞速发展。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云数据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效果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控制。解决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加大事中、事后监管,但从根本上看要靠技术事前保护,所以应鼓励以技术进步消除云数据技术的负面效应,从技术层面提升数据的安全用和管理水平。

(取材于杨维东等有关文章)

5. 下列对三则材料中的字词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材料一的“颠覆”:“颠”字可以写成“巅”

B. 材料二的“福祉”:“祉”读作zhǐ,和“福”字同义

C. 材料二的“肺结核”:“肺”字一共八画

D. 材料三的“衍生”:“衍”是会意字,从“氵”从“行”

6. 下列三则材料中的词汇在文中的意思,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材料一的“华彩乐章”:最精彩的技术

B. 材料二的“用户黏性”:用户的忠诚度

C. 材料三的“鱼缸生活”:被束缚的、不自由的生活

D. 材料三的“数据鸿沟”:掌控数据能力的巨大差距

7. 依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数据给生活带来便利,但不少状况下大家对自己产生的数据很难自主。

B.针对云数据进步热潮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应该确立主张有关的伦理原则。

C.国内已经颁布了云数据监管的地方条例,这能够帮助推进国家层面的立法。

D.国内的数字化飞速发展,势必会带动云数据产业的健康进步和不断革新。

8.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云数据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2、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槐里先生传

戚澜

先生姓王,名杰,字世杰,居秘图湖之后。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自号槐里子,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始祖为晋右将军羲之。曾祖性常与其弟秉常、敬常俱以文学显名国初,而性常以广东参议死于苗之难。父遁石翁,以德学为世隐儒。先生自为童子,即有志圣贤之学。年十四,尽通《四书》《五经》及宋诸大儒之说。时朝廷方督有司求遗逸,部使者闻遁石翁之名,及门迫起之,不可得。见先生,奇焉,谓遁石翁曰:“足下不屑就,罪且及身,__________”不能已,乃遣先生备邑庠弟子员。时教谕程晶负才倨傲,奴视诸生,见先生,辄敬服,语人曰:“此今之黄叔度【1】也。”岁当大比,邑有司首以先生应荐。比入试,众皆散发袒衣,先生叹曰:“__________。”遂归,不复应试。

宣德间,诏中外举异才堪风宪者,__________。时先生次当贡,邑令黄维雅重先生,为之具行李,戒仆从,强之应诏。__________既而遁石翁殁,又当贡,复以母老辞,让其友李生文昭。而躬耕受徒,以养其母。母且殁,谓先生曰:“尔贫日益甚,吾死,尔必仕。毋忘吾言!”已终丧,先生乃应贡,入南雍【2】。祭酒陈公敬宗闻先生至,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明年,荐先生于朝。未报,而先生殁。

先生仪观玉立,秀目修髯,望之以为神人。无贤愚戚疏,皆知敬而爱之。__________尝谓其门人曰:“学者能见得曾点意思,将哂然无入而不自得【3】,爵禄之无动于衷,不足言也。”

先生与先君冷川先生友,先君每称先生所著《易、春秋说》《周礼考正》,以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与人论人物,必以先生为称首。澜时为童子,窃志之。然从先君宦游于外,无因及门也。今兹之归,先生殁已久矣。就其家求所著述,仅存《槐里杂稿》数卷;而所谓《易、春秋说》《周礼考正》者,则先生之殁于南雍,其二子皆不在侍,为其同舍生所取,已尽亡之矣,呜呼惜哉!先君幼时,尝闻乡父老相传,谓王氏自东晋来盛江左,__________,元时有隐士善筮者,与其先世游,尝言其后当有大儒名世者出,意其在先生。而先生亦竟不及用,岂尚在其子孙耶?

                                                (取材于《王阳明全集》)

注:【1】黄叔度:东汉著名贤士。【2】南雍: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3】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什么境地都没不自在的。

9.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门迫起之                起:起用

B. 比入试                    比:等到

C.无贤愚戚疏                戚:亲近

D.已尽亡之矣                亡:死亡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

然从先君宦游于外

B.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

无因及门也

C. 为之具行李

为其同舍生所取

D. 强之应诏

则先生之殁于南雍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宁能以子代行乎

如何能叫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呢

B.吾宁曳履衡门矣

   我宁可拖着鞋子在草房呆着啊

C.破常调任使之

   打破常规调任和用他们

D.中微且数百年

   中道衰落将近数百年

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晶才高气傲,看见槐里先生却很尊敬佩服,并极力赞扬先生为贤士。

B.槐里先生有多次机会可以入仕,但都推让了,后因妈妈遗愿应举入仕。

C.国子监祭酒陈敬宗,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槐里先生,并向朝廷推荐他。

D.文中善筮者觉得,王氏家族会出现的大儒者,就是已被任用的槐里先生。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先生固以亲老辞,乃让其友汪生叔昂。

②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

14.文中第三段槐里先生表达了对曾点之志的认可,请结合槐里先生所说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回答槐里先生认可是什么原因。(6分)

 

3、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1】守空堂。

壮齿【2】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1】块然:孤独貌。【2】壮齿:壮年。

1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秋风”两句以写秋景起笔,写出了秋风寒冷、白露凝霜的景象。

B. “柔条”两句写植物的枝条1日日苍劲,绿叶一每天地渐趋萎黄。

C. “明月”两句写明月从云边露出,“皦皦”突显出月光的明亮皎洁。

D. “披轩”两句写诗人夜不可以寐,便开窗面对前庭,听得雁鸣嗷嗷。

 

16.从全诗看,“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两句中,“月”这一意象含有愁情,下列诗句中的“月”不含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C.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D. 我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朱淑真《菩萨蛮》)

 

17. 本诗中“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和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都有“空”字,请剖析这两个“空”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异同。(6分)

 

 

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诗言志”是中国古时候诗词的基本特点。屈原在《国殇》里歌颂殉国的将士:“______,_______。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出了他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对莲的喜欢,“中通外直,_______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回忆了自己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一卷星辰

①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时候诗圣,“一个从无人知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②杜甫总是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我同意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可以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同样,不可以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 “民间”等等。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所有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③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叫做一个先锋主义诗人。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拥有的精神。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与众不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舍弃对于这“困难”“与众不同”的认知和追求。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现实的,需要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④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伟大诗人的命可能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年轻人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年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__________,充满“悲”“病”字眼。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⑤杜甫启示大家,写什么不是问题,如何写更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杜甫感时——感应一个年代__________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我们的命,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大概成为一个国度、一个年代的徽记。

⑥杜甫之后,沉迷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市场经济年代,诗大家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也会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分辨力、底线。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端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异巨大,好似云朵与泥巴。像杜甫那样写作,大家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推广式的游戏和表达。

⑧年轻人年代喜欢李白,中年将来,觉杜甫更亲。杜甫之所以渐渐被后世认同并尊称为诗圣,不只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哪个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如此恣肆、霸道、冲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难尽。

⑨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海量诗人赴河南祭拜。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__________。融入故乡山坡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然忧思难眠。

10以杜甫为镜,一个人、特别是中年人,其写作应可以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意,维持呼应,发生关系。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过去盛大。

11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破船上。

12我也正日渐接近他晚年的光景和心理,像他一样处于离得远远的中原的异乡。不一样的是:他漂泊在江上,把越江而去的一只沙鸥看成将来的自己;我漂泊在城市,把城市的云烟看成梦乡的地图。__________

                           (取材于汗漫《一卷星辰》)

 

19.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汇,适合的一项是(2分)

A. 迥然不同    无所不在    大行其道

B.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C.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D.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觉得超现实主义使杜甫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B.作者觉得年代巨变使中晚年杜甫诗风巨变,风格沉郁顿挫。

C.杜甫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的写作态度使大家不敢草率抒情。

D.第⑨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杜甫坟墓无人祭拜的荒凉。

 

21.作者为何觉得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人,请简要回答。(4分)

22.请简要概括第⑧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文中有哪些用途。(4分)

23.请简要剖析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思。(6分)

24.一部名著在表达上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下列对有关作品这一特征剖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第五回以独特的判词形式暗示了很多人物命。

B.《孔乙己》是《呐喊》中唯一一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

C.《边城》的语言质朴、有诗意,带有浓郁的湘西方言特点。

D.《老人与海》体现了独特的“电报体”风格,简短、精练。

 

5、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需要作答。低于180字。

①有的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年代的徽记”,请从《红楼梦》《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四部名著中,选择一位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从下列含有“帆”的诗句中选取一联,展开想象,描绘画面。需要画面完整,描写生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都与教育、学习有关,请选择其中一个,联系你的生活历程或阅读体验,讲解你对这个成语的认识。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需要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念书,是一种生活方法。大家应该爱念书,读好书,掌握念书……请以“念书之道”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个人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国家有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人类有追求和平共荣的梦想……这类能引发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筑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高三第二次综合训练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2分)C

2.(3分)A

3.(3分)C

4.(3分)D

5.(2分)A

6.(2分)C

7.(3分)D

8.(6分)(每点2分)

云数据改变了大家的思维方法,对人类的认知方法和交流方法提出了新挑战;

云数据让老百姓生活更便利,给各行各业的进步带来变化;

云数据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伦理问题,需要进行冷考虑、积极应付。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D(亡:散失)

10.(3分)A介词,在(B副词,于是,就;名词,缘由   C介词,替;“为……所”表被动;  D代词,他;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3分)A(想叫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吗)

12.(3分)D

13.(6分) 

①先生以双亲年老为由坚决地推辞,就推让给朋友汪叔昂。

②言行一贯(或言行一致)把古时候圣贤之人作为榜样。

14.(6分)(评分标准:概述曾皙之志3分,结合句子内容剖析3分)

答案要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之志是:在春季,穿着春服,长幼相携,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享受春风,表现出他对融入自然、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槐里先生觉得领悟“曾点之志”就能做到淡泊功名,微笑地面对任什么地方境,洒脱自得,所以他认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5.(3分)D

16.(3分)A

17.(6分)答案要素:

相同点:二者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情感。(2分)

不同的地方: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中的“空”是空旷、空荡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之感。(2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盛年不再、年华老去的感叹。(2分)

18.(8分)

①带长剑兮挟秦弓②首身离兮心不惩③无丝竹之乱耳④无案牍之劳形⑤不蔓不枝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⑦书买卖气⑧挥斥方遒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19.(2分)A

20.(3分)D(此比喻句意在说明杜甫仿佛仍然在为国运忧思)

21.(4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素:

   ① 对现实不回避,不瞒不骗,真实与自然。②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与众不同。(思想自由、表达自由)③能与古人窠臼为敌。④有勇气与时风流弊为敌。

22.(4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素:第⑧段写了杜甫诗歌风格的驳杂、多元,这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主要原因(1分)。使文章不再局限于介绍杜甫的仁慈和广大(1分),愈加前凸后翘了杜甫的诗圣形象,丰富了读者对杜甫的认知(1分),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赞叹之情。(1分)

23.(6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素:作者和杜甫都处于晚年漂泊的境况(1分), 他在痛苦指的是杜甫把我们的命和国家命紧紧结合在一块,为国家而忧叹(1分);我在痛快指的是我局限于个人主义,在眼前的安逸和小利中获得满足(1分);因此,我的这种个人主义没多大价值和意义,不拥有永恒性(1分),而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则将永远地流传下去(1分),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精神的敬佩(1分)。

(3分)B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生姓王,名杰,字世杰,居住在秘图湖的后面。他的先辈过去在门前种植了三株槐树,自号槐里子,学者于是就称他为槐里先生。先生的始祖是晋朝右将军王羲之。曾祖性常与弟弟秉常、敬常都由于文学在建国之初扬名。王性常以广东参议之职死在苗祸之中。爸爸遁石翁凭着品德和学问成为当世隐者。先生自从成为童生,就有志于圣贤之学。十四岁的时候,就精通《四书》《五经》和宋代不少大儒者的学说。当时,朝廷正督促有关官员寻访遗世的隐逸之人,御史听闻遁石翁之名,就到家要强迫起用他,没成功。看见了先生,觉得他是个奇才,就对遁石翁说:“你不屑于就任,惩罚就将到你自己了,想叫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吗?”不能已,才让先生成为县学生员。当时的教师程晶,自负有才学,态度倨傲,看见先生就非常尊敬佩服,对人说:“这是当今的黄叔度啊。”当年应该有乡试,县邑官员第一推荐了先生去应举。等到考试之时,众生衣冠不整,先生感叹说:“我宁可拖着鞋在草房呆着啊。”于是就回去了,不再去应试。

宣德年间,朝廷诏令朝廷内外推举可担任风宪官的优秀人才,打破常规调任和用他们。当时先生按年次应当参加选拔贡士的考试,县令黄维一向重视先生,为他筹备行李,安排仆从,强迫他应诏。先生以双亲年老为缘由,坚决推辞,就推让给我们的朋友汪叔昂。不久,遁石翁过世,先生又应当参加选拔贡士的考试,又以妈妈年老为由推辞,推让给我们的朋友李文昭;而自己躬身耕种,教授学生,来赡养我们的妈妈。他妈妈将要过世的时候,对先生说:“你愈加贫穷了,我去世了,你必须要去为官,绝对不要忘记我的话!”等到办完丧事,先生才去应试,进入到南京的国子监。国子监祭酒陈敬宗听闻先生到来,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使他不需要列于弟子之列。第二年,又向朝廷推荐先生。还没得到消息,先生就过世了。

先生仪表堂堂,秀外慧中,长长的髯须,远远望见叫人以为是神仙。无论贤能愚蠢、亲近疏远,(先生)都了解敬重并且爱惜他们。言行一贯把古时候圣贤之人作为榜样。过去对我们的学生说:“学者可以领悟曾点的想法,就会微笑着,无论到什么境地都没不自在的,对功名利禄无动于衷,(其他的)都不值得说了。”

先生和先父冷川先生为友,先父每每称赞先生所著的《易、春秋说》《周礼考正》,都觉得是近代儒者比不上的,和其他人谈论起人物,也肯定称先生为第一。我当时为童生,偷偷记住了这类。然而,跟随先父宦游在外,没缘由到先生家门。目前回来了,先生已经过世很长时间了。去先生家讨求他的著作,仅存下《槐里杂稿》数卷;而所谓的《易、春秋说》《周礼考正》,由于先生在国子监过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在旁边服侍,被他同屋的学生拿走,已经都散失了,这真是太可惜了!先父年幼的时候,过去听闻乡里父老传言,说王氏从东晋以来在江左兴盛,中道衰落将近数百年了。元代有位善于测算的隐士,与先生的先人交往,过去说他的后人里会出现一位名扬天下的大儒者,意思大概指的是先生。而先生也最后没被任用,难道(大儒者)还在他的子孙中(出现)吗?

赏析:杂诗左思使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左思这首《杂诗》借秋咏怀,抒发了自己贫士失职的暮年凄凉。诗中秋的萧瑟唤起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伤感,秋的物象凋零与诗生活命的凋零相对应互溶。诗人满腹经论且有远大抱负,但在西晋的门阀社会中他一直屈沉下僚,后来又在八王之乱中,不能不退居家里。诗人一生不能志,倍感光阴虚掷老而无成的失落,所以发出了“状齿不恒居,岁暮常慷慨”的悲伤的感发。 “秋风何冽冽”秋气萧瑟,万物凋零,凛厉的寒风横扫落叶,一派杀气。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

【评分参考】①依据题目需要,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②超越字数不扣分。

26.(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需要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需要,有创意、有文采的,可得46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了解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需要,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可得37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了解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需要,

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

可得29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清楚、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作文没题目,扣2分。

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