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武汉中招“分配生”规范难过人情关

   日期:2024-10-21     来源:www.engleezy.com    浏览:431    
文章简介:武汉于2006年启动的“[b]分配生[/b]”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三年。昨日,很多同意采访的初高中学校校长觉得,这是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好事,但在规范上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武汉中招“分配生”制度难过人情关
  武汉于2006年启动的“[b]分配生[/b]”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三年。昨日,很多同意采访的初高中学校校长觉得,这是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好事,但在规范上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据悉,“分配生”规范是2006年[b]武汉中招[/b]推行的一项新政策,像高考考试的保送生。学生平常综合素质评价达到5A等标准后,经所在初中推荐,通过了高中学校组织的考试即可录取,不需要再参加中考。
  同意采访的初高中校长都觉得,我市试点这项规范,可以促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进步,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还能减轻学生负担。
  但,在分配生推荐及招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初中学校推良不推优、人情关难过、优质初中分配名额多于薄弱初中等现象。
  据悉,在今年我市“两会”期间,曾有政协委员对分配生规范上交提案,表示“在现在缺少有效监管条件及社会还存在不好的风气的环境下,不适合再扩大分配生比率”。
  按规定,各区省级示范高中须将本校20%的指令计划用于招“分配生”,分给本区内初中学校。包含“流动花朵”在内的各初中学校在籍学生均享受此政策。
  这位委员建议,应把分配生名额向边远区域学校、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及需扶持壮大的薄弱学校重点倾斜,而对省示范“附属”初中校及“改制校”、“民办校”应削减人数;招收分配生的高中应有权调查知道、咨询选择及有理由拒绝个别推荐生,并享有向市、区教育局上报反映状况的权利。同时对分配生录取,应享有肯定的自主权,可以有理由地少招,但对薄弱学校符合条件的录取人数应予确保。
  [b]分配生四大乱象怎么样治理?[/b]
  记者彭欣 袁旗
  [b]名校名额多,弱校成点缀[/b]
  2006年我市颁布省示范高中实行分配生招生规定时,不少教育人士觉得,此举将大大刺激薄弱初中招生吸引力。只须薄弱初中和名初中的分配生名额发放均衡,择校热问题将大大改变,武汉初中均衡进步也将得到大大推进。但从三年来我市各区别配生名额的分布看,分配生的名额一直倾斜名校,薄弱校只能充当陪读角色。
  在今年江岸区各初中学校的分配生名单上,不难看出七一中学、二初中、六初中等名校的分配名额偏多,均超越30人,而谌家矶中学、41中、林祥谦学校等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仅2个分配名额。对此,有关人士讲解,分配生的名额分配主如果依据学校的学籍人数来安排。部分学校分配名额少,与在校生人数偏少有关。
  “分配生是在提前锁定优生。”一省示范高中的招办主任透露,依据在校人数安排分配生名额只不过一个参考,事实上多数学校在发放分配生名额时还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发放数目一定向优生多的学校倾斜。
  该主任介绍,该校每年第一会看区内各初中去年考上该校指令生数目有多少,相互比较后计算出比率。在今年计划投放的分配生中,按该比率初步确定各初中具体分配的名额。4月调考后,学校会在全区考生成绩排名中划定范围,并比照初步分配的名额和各初中调考成绩进行二次调整。“名校成绩好,自然名额多。”
  一薄弱初中副校长表示,正因如此的名额分配标准,该校每年能获的分配生仅有1~2个,而这根本吸引不了好学生来该校就读。“为1个名额,哪个愿冒险?”
  [b]肥水不外流,高中互扯皮[/b]
  在今年江岸区别配生名单上,二初中和六初中分配名单最为特殊。两所初中分别有33个分配名额,但其中除6个为汉口铁中的分配名额外,两校剩余的27个分配生名额均为各自高中部。
  “肥水怎能流外人田?”一省示范高中校长觉得,如此的分配方法其实是各自都留住了生源,暗地里进行着生源战,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高中招生负责人介绍,该区共两所省示范高中。按规定,两校分配生计划早在上周就应颁布。但在名额分配时,其中一所高中不满区教育局让对手高中在自己初中部投放过多分配生名额,两校一直为此“扯皮”,结果影响全区别配生计划的产生。
  [b]推良不推优,初高中互斗法[/b]
  分配生实行三年来,初高中有关“推良不推优”的争执就一直存在。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高中为抵制初中这种做法,纷纷在分配生推选的官方规则以外,又拟定了一套“潜规则”。
  “想拿准考证,先过成绩关。”江北一省示范高中招生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区内初中真的推选优生参加该校分配生测试,该校在测试前,会逐一进行成绩排查。
  他介绍,第一会依据本校招收分配生计划数目,给区内学生划定一个元月调考、4月调考成绩排名范围。在分配生测试报名时,对初中推选的学生,学校会看其是不是在成绩排名之内,如不在范围内将退回初中进行调换。
  该区一初中副校长介绍,区教育局为防止在分配生推选问题上初高中起争执,甚至对每所初中的推选作了指导性规定。如一初中排名前10的考生需要推选至A校,10~20名内的考生需要推选至B校。
  [b]人情关难过,“鱼目混珠”难杜绝[/b]
  按规定,高中分配生指标一旦下发到初中,初中即要按1:3的比率选送候选人参加分配生测试。无论候选人测试成绩怎么样,高中必须要按事先下发的指标数目录取相应的学生。比如,高中给A初中指标为1个,A初中即选送3名学生参加测试。无论3名学生最后成绩怎么样,其中一定有1人或有保送资格。
  “已有高中突破该规定。”江南一初中副校长介绍,该区去年有高中私下进行调整,如所推选的候选人测试成绩太差,明显不符“品学兼优”的规范,高中也不会完全按指标等额录取候选人。
  这位副校长介绍,高中私下突破“需要录取”的硬杠杠,是由于初中推选的分配生中出现了关系户。由于分配生候选人的决定权在初中,少数父母疏通初中关节后,孩子被安排为分配生候选人。为确保关系户能进,初中还会为其搭上两个更差的学生一块测试。
  一省示范高中招生负责人介绍,分配生的推选权在初中,高中在无权监控和参与的首要条件下,又得承担必录的责任,很难杜绝“鱼目混珠”。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